印度舞教學-Cindy老師

印度舞教學來源
A:印度舞在西元前四世紀、因祭神之崇高敬意,乃「祭神而歌」、「為神而舞」當時祭神而舞,興起民間的信仰,逐漸擴及印度全國各地,在文化沿襲之下,舞蹈種類竟達一百餘種之多, 今則有八個地區之舞蹈較受矚目,1. 奧里西舞2. 卡塔卡利舞3. 婆羅多舞4. 卡薩克舞5. 曼利里舞6. 摩希尼亞坦舞7. 酷奇普地舞8. 超好(西孟加拉)舞。

2.真的是印度人所跳的嗎?
A:起源於印度當然是印度人跳的舞,不過也有許多不是印度人的人,學過後也會跳印度舞喔。

3.意義(代表)
A:印度古典舞主要Bharata Natyam、Chhau、Kathak、Kathakali、Koodiyattam、Kuchipudi、Manipuri、Mohiniattam、Odissi這幾大流派,因著發展地區的不同,音樂與舞蹈形式也各成一格。其意義可從印度舞的三項特色來體會:
一、表情:充分表達「角色」的情緒
二、眼神:與肢體動作合一「活靈活現」的魅力至為人
三、手語:用手掌、手指表達「舞意」,有主題意識,深具「精神性」意義,而其轉動時之「優雅美」亦頗令人回味。

印度舞之藝術,結合了「形體美」、「造型美」、「舞姿美」及「健康美」;台北印度舞教學欣賞印度舞之演出,可以見到風格獨具的服裝,精心設計的手鐲或臂環,而化妝上,則以黑色眼線之勾畫最令人陶醉,而蒂卡(Tika)頭飾亦頗引人注目。

4.印度舞與肚皮舞的差別?!
A:基本上這兩種舞看起來很類似,但進一步去解析後就可以發現其差異如下:
就行頭而論(和Oriental風格來比較):
肚皮舞的服裝配備是短上衣choli 或bra ,身上繫者流蘇腰夾或是錢幣腰布,下半身可穿燈籠褲.紗裙.窄裙等,對於手燭並沒有太多的要求,可有可無。
搭配手具:手杖.三碼紗巾.金翅.小燭臺.大燭臺.刀.指鈸.茶盤.火具等等。
化粧技巧:著重於眼睛部分,一定要勾勒眼型的黑色眼線,至於繽蒂(bindi)和蒂卡(tika)不是必須的東西。
髮型設計:不拘泥形式
印度舞老師的服裝配備是:不會有錢幣的腰布圍在身上。
寶萊塢風格:
短上衣choli ,和圍在身上的紗麗(saree) ,下半身可穿紗裙,或穿現代改良的沙麗,寶萊塢風格是可以小露香肩的和肚肚的,一定要配帶金成串的手燭和臂環等,以示華麗!
搭配手具:頭上的紗巾或是身上的紗巾.小燭臺
化粧技巧:勾勒眼型的黑色眼線.繽蒂(bindi)及蒂卡(tika)的頭飾
髮型設計:不拘泥形式
傳統印度舞:
要視舞種的不同而有些差異,祭祀舞蹈如東印的Odissi和南印的Bharata Natyam舞蹈來說也是choli和saree,腳上配帶著銅鈴串鍊。
化粧技巧:勾勒眼型的黑色眼線.繽蒂(bindi)及蒂卡的頭飾,手和腳則使用Henna,表示就像蓮花的花瓣般的神聖。
髮型設計:梳頭綁辮子並戴著成串的白色苿莉花或花串居多。
就舞蹈技巧而論
肚皮舞最經典的舞蹈動作為Shimmy,也就是各部位的快速抖動,而臀部坐踢及臀部的各種變化、胸部Circle、及S型動作(很多人稱之為蛇腰) 、腹式Camel、柔軟的Maya…等。
印度舞蹈和音樂,大多是為神而歌、為神而舞。
但是在印度舞裡面就不可能有Shimmy(身體快速擺動)的狀況,但是同樣有頭.肩.快速擺動,印度舞的眼神和肢體動作活靈活現,有很多的手勢動作與腳步動作,而手指的變化代表著許多意義,如手掌伸直,拇指微彎,光這個手勢可能就有開門.雲.森林.拒絕.開始等等之意,其精神性和優雅性,是與肚皮舞截然不同的。
就舞蹈音樂而論
肚皮舞:大多使用中東阿拉伯音樂,而現代多用中東流行音樂替代,不可或缺的塔不拉鼓是必要的節奏與音樂元素。
印度舞:印度音樂,大多是吟唱和印度塔不拉鼓.西塔琴.印度手風琴等等等樂器為主,寶萊塢音樂則大多採用印度流行音樂或電影配樂。

資料來源yahoo知識+

發佈留言